【文創產業的市場在哪裡】
我在2014年聽到這個故事。不要限制自己的想像力。
美國旁邊的「古巴」,就是1962年「古巴飛彈危機」的那個古巴,電視台裡面最紅的戲劇,不是西班牙語的本土劇,而是「外國進口戲劇」。大家應該猜得到,是哪一種進口影劇。
沒錯,就是「韓國電視劇」。
這個故事最讓我驚奇的,是古巴本土語言是西班牙語,跟韓國文化完全不同,沒有任何關聯;韓國演員的臉孔,跟古巴人完全不相似;韓語甚至不是國際主流語言,沒有多少人會說、寫。為何韓國戲劇,能夠如此讓古巴人著迷?我也沒有直接的答案。
但是,我從這個故事中學到,語言跟文化,完全不是「文創產業」的市場障礙。市場能接受的重點永遠只有一個:你的作品夠不夠好,故事能不能感動人,包裝定位是否切中觀眾需求。
台灣以漢語為主的文創產業,難道只能有「懂漢語」的觀眾嗎?台灣的作品,完全沒有機會讓半個地球外的「古巴人」所著迷嗎?韓國不用漢語,用相對弱勢的韓語,在這樣的劣勢下,韓國人能做到,台灣人為何不能?
中國市場,是台灣文創產業的舒適圈,讓你很快就能賺到錢,卻讓你永遠長不大。就像學習游泳,總有一天你得要放手遨遊,不然你永遠只能扶著池邊玩水。
時間來到五月底了。Bye bye 五月天,未來只會更好。